钢材+新型储能,这套串式储能电站已运行超过10000小时!
Apr 02, 2025
南京南钢61MW/123MWh储能电站(以下简称“南钢储能电站”),位于南京钢铁集团,由长江电力投资,凌楚云能协助建设,近期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自2024年1月全容量并网以来,电站已持续稳定运行1万多小时,累计转移峰值负荷电力超过1亿千瓦时。以扎实可靠的实际运行成果,节省了大量电费支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的经济效益,兼顾了区域储能电站利用率的提升。同时,实现了参与需求响应、延缓电网改造升级、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南钢储能电站系统效率高达90.29%,经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认证。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业界对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效益的认知,更使得由凌楚云能助力建设的南钢储能电站成为传统重工业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的标杆案例。
南钢储能电站项目投资建设方长江电力表示,南钢储能电站运行效果良好。项目动态响应用户侧削峰需求,使“源”与“荷”进一步匹配。凌楚云能从方案设计到运维支持全程跟进,真正将储能系统融入生产过程。“储能+钢铁”的投资收益在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利用率的长期运行下得到最大化。
90%+的高效率是如何“炼成”的?这得益于凌楚云能对技术架构的深度优化,体现在项目设计的巧思之处。
在技术架构层面,采用串式方案。储能柜采用“一簇一管”的设计方案,突破了传统集中式方案的束缚,消除了循环的影响;热管理系统采用灵活的智能热管理散热策略,可根据电池单体、环境温度、运行工况智能输出冷却能力,液冷单元日耗电量可降低至45.91kWh;3S全栈自主研发能力,使系统和谐响应。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AI算法实时预测生产负荷,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实现“削峰填谷”及变压器过载保护的协调控制,提升供电可靠性。
在项目设计层面,为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在每个储能柜上安装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支持站内供电,同时在现场随处可见的路灯上也安装了光伏板和小风扇。通过新能源供电,将站内电力损耗降到最低,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针对钢铁企业极高的安全要求,通过采用“三级防火+五级熔断”的防火机制、 “集群级热管理+智能监控”等主动安全措施以及故障隔离等被动安全措施,构建全面的安全体系。防患于未然,结合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储能柜可提前2个月以上实现热失控安全预警,并能以95%以上的检测精度发现内部微短路。
同时,项目实现了电池健康大数据分析模块的开发,可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电池健康管理,实现储能电站内每颗电池单体的可观测、可量化的实时状态,并达到0.3秒异常响应、97%寿命预测精度。
作为国内首个百兆瓦时级串式用户侧储能项目,南钢储能电站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大规模应用潜力。在工商业用户侧部署的串式储能系统,配置灵活,贴合用户实际需求。模块化设计允许企业根据需求分阶段扩容,避免一次性重资产投入。液冷系统有效提升充放电效率,全生命周期放电量较集中式方案提升4%-5%。
实施成果并不局限于南钢储能电站。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4年,以超过1GWh的总装机容量,在串式储能系统出货量方面位列前二,在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方面位列前十,并相继实施梅钢50MW/100MWh储能电站、滨海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等标杆项目。
其中,梅钢项目采用252台Ocean 400L液冷储能柜,首年利润达3280万元;滨海项目是目前最大的串式电网侧储能电站,1080台储能柜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作为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帮助业主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基于串式储能解决方案,依靠“模块化产品+智能化管理”模式,帮助客户重塑工业能源管理新范式。面向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客户的“能源伙伴”,为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提供从能源供应到碳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支持更多业主迈向低碳生产,为产业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